常用布料成份介紹

各種材質給予布料各種的質感,依據使用情境或使用者所喜好的質感,挑選不同材質的布料做成的各種相關產品。
純棉(100%棉)

天然植物纖維主要取自棉花,從棉花植株上採收成熟的棉桃並取出天然棉纖維,布料表面看得出較多的毛羽,屬於短纖維的棉花。
加工過程中有分為精梳、半精梳,後者會留下較多的棉殼,因此在標示純棉的衣服上看到些微褐黑色的顆粒,代表是真的棉布喔!
機能性與穿著感受:
吸濕排汗性極佳,能快速吸收汗水,維持皮膚乾爽。
透氣性強,適合悶熱或敏感性肌膚。
保溫性中等,適合四季穿著(需視厚薄)。
缺點容易皺、易縮水,洗後需熨燙、注意洗滌方式。
耐用性:
耐熱性高,可高溫洗滌或熨燙,但不耐酸鹼與摩擦,長期使用會磨損。
外觀與手感:
手感柔和、自然、溫和,但缺乏光澤與挺度。
價格:
根據品質不同(精梳棉、有機棉、埃及棉等)價差大,但一般來說中價位偏上。
適用場景:
嬰幼兒衣物、內衣、T恤、家居服、床單等講求舒適的場合。
CVC混紡(55%~65% 棉 + 35%~45% Polyester)

CVC布料(Chief Value Cotton)是由棉花和聚酯纖維混紡而成,棉含量通常超過50%,以棉花為主要成分,聚酯纖維作為輔助。
機能性與穿著感受:
調節濕氣:棉含量提供一定吸濕性,適合輕微出汗時保持乾燥,但聚酯纖維可能減弱快速排汗能力。
舒適性:高棉含量提供柔軟透氣的觸感,適合長時間穿著。
抗皺與形狀保持:混紡特性讓衣物不易皺褶,穿著後形狀穩定。
耐用性:
聚酯纖維增強耐磨性和抗皺性,延長衣物壽命
外觀與手感:
有輕微光澤,視混紡比例而定,不如純聚酯顯眼,棉含量帶來柔和觸感,但聚酯纖維可能使手感略硬於純棉。
價格:
相較100%棉,生產成本較低,價格更具競爭力。
適用場景:
如T恤、休閒服,兼顧舒適與耐用。
TC布料(Polyester + Cotton)

聚酯(T)與棉(C)混紡而成做成的布料,比例常見為65%:35%,T為50%以上與棉混紡
機能性與穿著感受:
兼顧聚酯的耐久性與棉的舒適度。
不易皺、不易縮水,比純棉更好養護。
透氣性比純棉差,但仍良好。
吸濕性較差,夏季穿著略悶。
耐用性:
耐磨、耐洗、不變形。適合長時間穿著或頻繁清洗使用。
外觀與手感:
有有一定挺度與平滑感,但視比例高低而定。
視為「實用型布料」,手感中庸,不特別柔軟也不粗糙。
價格:
成本較低,CP值高,是大量制服常用材質。
適用場景:
校服、工作服、襯衫、寢具等日常用品。
TR布料(Polyester + Rayon)

TR布料(聚酯纖維 + 縲縈)合成纖維與人造纖維混紡。聚酯為石化合成纖維,Rayon為木漿製造的人造絲(人造棉),聚酯纖維的含量通常佔60%以上。
機能性與穿著感受:
吸濕性優於聚酯,但不如棉。比聚酯纖維布舒適。
柔順且滑亮,有涼感,適合夏季。
垂墜性佳,不易起皺,穿著後外型保持佳。
容易產生靜電(如未抗靜電處理)
耐用性:
比人造絲本身更耐磨,結合聚酯的穩定性;但洗滌需注意,避免高溫損壞Rayon部分纖維。
外觀與手感:
高級感強,常見於西服或裙裝。滑順、涼感,適合正裝需求。
價格:
通常較棉與聚酯便宜,屬於經濟實惠的正裝布料。
適用場景:
襯衫、西裝褲、職場套裝、制服等需挺度與垂墜感的服裝。
T布料(100% Polyester 聚酯纖維)

石化合成纖維,非天然來源,表面較看得出有光澤感。
機能性與穿著感受:
吸濕性極低,透氣差,但快乾。
耐熱差(高溫會變形),需低溫洗烘。
不易變形、不皺、維護方便。
冬天可能因靜電而吸附灰塵或毛絮
耐用性:
高度耐磨、抗皺,壽命長。
可反覆水洗、快速晾乾,不變形。
外觀與手感:
光澤強、挺度佳,但手感略硬,低端產品會顯廉價。
加工後可改善,如桃皮絨(仿麂皮感)、雪紡(柔滑)等。
價格:
成本低,是最普遍使用的布料之一。
適用場景:
外套、運動服、風衣、工作服、雨衣、帳篷、包袋等。